一、棉、蔬、果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现状
(一)发生为害情况
1、棉花
九四年以来,我镇棉铃虫连年大发生,其中九五年,九六年度达到大爆发程度,造成棉花大面积严重减产,局部棉田失收,并祸及棉田间套作物,成为制约棉花高产的重要因素。由此
近年棉铃虫在发生上的共同特点是:发生期早、发生面广、发生量大、世代重叠严重、、峰期多、为害重,第三代第五代为害依次加重,万夹湖镇北重于镇南,据今年七月下旬观测,田间棉铃虫卵,高低龄幼虫、蛹、蛾子各种虫态并存,虫情十分混乱,对防治带来了较大难度。
2、各种蔬菜瓜果和梨、桃、葡萄果树
为了增加农民收入,提高棉田综合经济效益,在大力推广棉花——榨菜连作的同时利用作物生长时间差,推广棉田套种间作毛豆,各种蔬菜瓜类、辣椒、小什粮每亩可增值1000-2000元,利用田头地边和高坎地发展梨、桃、葡萄等水果,每亩产值可达3000-5000元,各种虫害是增产增收的主要障碍。虫害所造成损失一般25-30%左右,榨菜损失10-15%左右。
(二)防治现状与存在问题造成每亩农业药防治工本多支出70多元,如九六年仅每亩农药成本达124元,植棉效益大大下降,棉农谈虫色变。家禁用农药,严重污染间套蔬菜,对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严重隐患。
二、大发生原因分析: 
据中科院棉铃虫防治专家分析(98年2月11日余姚日报转载新华社消息),棉铃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:①气候干旱;②氮肥过量;③不合理使用农药。
根据我镇棉铃虫历年发生情况分析,除了上述三个原因之外,棉田大量套种间作蔬菜、辣椒、瓜类等经济作物是棉铃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。由于间作套种作物生育早于棉花,给棉铃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条件,一二代发生量大,增加了以后各代的发生基数,随着这些作物的陆续收获,这些虫源就大量迁入棉田为害棉花,进度不一,对防治带来了极大的难度。棉铃虫蛾子寿命长、繁殖率高、食性广、容易产生抗药性等生物学特性是其大发生的内在因素。
三、佳多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棉铃虫的试验示范情况
(一)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杀虫原理及国内应用情况
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昆虫的趋光性,引诱成虫扑灯,灯管周围的频振高压电网触杀害虫,达到杀灭成虫、控制发生的目的。1992年以来,我国西北部棉区棉铃虫大爆发,在新疆等棉区示范推广面积超过一百万亩,应用效果良好。
(二)试验示范方法
为了正确客观地评价杀虫灯的杀虫效果,我镇从去年开始,分别在历年棉铃虫重发地段旺家村、楝树下村、农场村、小路上村、湖北村进行了大面积的试验示范,累计示范面积4300多亩。
楝树下、农场村、小路下村、湖北村四个村,从6月15日即第二代棉铃虫发蛾开始点灯,专门对灯区和非灯区棉铃虫的成虫诱杀量、田间幼虫、田间卵量、为害情况及保产效果进行系统的定点调查记载。
(三)试验示范结果
1、对害虫的成虫诱杀效果
(1)对棉铃虫的诱杀效果
据楝树下村逐日观测,6月15日开灯杀虫,由于二三代蛾量较少,因此前期诱杀蛾子较少,至四代发蛾高峰,诱杀量逐日增加,八月为诱杀高峰,9月3日单灯诱杀棉铃虫蛾子多达154只,至9月30日止,单灯已累计诱杀二至五代蛾子3938.5只,按单灯控制56.6亩大田计算,每亩可减少棉铃虫蛾69.69只,按雌蛾占50.6%,单雌产卵800粒,孵化率30%计算,每亩可少产卵2.78万粒,幼虫减少8340条。
由于棉铃虫是棉田当中产卵量最大,繁殖率最高的害虫,据昆虫专家测定,棉铃虫单雌平均产卵1000粒,最高1500粒,产卵期长达10天(整个幼虫期也只有15天左右),极易造成世代重叠,防治难度大。因此诱杀成虫可起到杀一顶百的效果和事半功倍的作用。
从表一杀虫灯诱杀量来看,诱杀高峰十分明显,因此杀虫灯还可起到预测棉铃虫发生动态,及时发布防治信息的作用,在测报上加以应用,作为监测棉铃虫等农作物害虫的生长动态的测报器械。
(2)诱杀蛾子雌雄性化
8月15-31日三只灯下共诱杀棉铃虫蛾子5096只,其中雌蛾2577只,雄蛾2519只,诱杀蛾子雌雄性比为:1.02:1。
(3)对棉花的其它害虫和蔬菜、瓜类、果树害虫的诱杀作用。
据灯下8月15-31日,逐日观测,频振式杀虫灯对斜纹夜蛾、甜菜夜蛾、茭螟和果树小卷叶虫螟虫,天牛、梨小食心虫、桃蛀螟各类害虫均有同样的诱杀效果。8月15-31日三只灯共累计诱杀各类成虫13833只(不包括红铃虫等小型害虫,因虫体微小,鳞片被损,无法区分种类),其中棉铃虫5096只,地老虎4只,斜纹夜蛾1076只,造桥虫466只,蝼蛄3706只,甜菜夜蛾767只,灯蛾464只,天蛾52只,金刚钻495只,玉米螟660只,金龟子1047只,充分显示了杀虫灯对棉、蔬、瓜、果各类害虫的综合诱杀作用。
2、对棉铃虫卵量的控制作用
据楝树下村点观测,由于杀虫灯诱杀了大量的棉铃虫蛾子,田间虫卵量明显下降,6月15-9月27日平均累计百株卵量1639粒,虫量97条,非灯区同期累计3677粒,虫量179条,田间虫卵量分别减少47.9%
57.7%。虫卵控制作用十分明显,这在目前缺少高效杀卵药剂的情况下,对于控制钻蛀性的棉铃虫的发生为害,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生产意义。
3、单灯控制
据八月三十日,对离灯距离分加紧为80米、100米、120米的棉田虫卵量进行的调查,平均百株虫卵量分别为136、148、237条(粒),分别比非灯区的308减少55.8%和51.9%。Duncan's新复极差测验的多重比较结果:离灯80米,100米的棉田虫卵量极显著少于离灯120米的虫卵量水平。也即表明,单灯有效控制距离为100米上下,即50亩左右。
4、保产效果
据8月30日楝树下村和农场村调查,灯区棉花经济性状况明显好于非灯区,要表现在上六档棉花结桃数量明显增加,其原因是灯区为害轻,上部棉桃脱落明显减少,结铃率提高,保铃效果显著,两个村棉花上部桃分别比非灯区增加44.8%和36.3%,平均增加40.55%,理论测产,灯区两村亩产皮棉87.8Kg和81.9Kg,平均84.85Kg,非灯区71.3Kg,分别增加16.5公斤和10.6公斤,增产幅度14.9—23.1%,平均亩增皮棉13.55Kg,折合人民币149.05元(按国家收购价每公斤皮棉11元折算)。
(四)经济效益
今年湖北共安装频振式杀虫灯40只,总受益面积2300亩,其中楝树下村1250亩,农场村400亩,小路下村350亩,湖北村300亩。
一次性固定投入合计:49645元,其中购置杀虫灯40台,计10000元,电线杆14690元,电线及计时器等16680元,安装费用5575元,其他支出7355元。单灯控制56.6亩计算,平均每亩21.74元。
日常费用开支:开灯时间为三个月半,计107天。兼职管理人员一名,月工资300元,共支付1050元,每天耗电16度,共需电费(每度0.8元计)1396.6元,诱虫用敌敌畏等550元。以上共计3069.6元。折平均每亩费用1.33元。
以上两项费用合计,平均每亩杀虫灯成本5.41元,不及常规农药防治一次的工本费用,灯区合计治虫费用1175.5元,比非灯区122.67元少5.17元,灯区平均亩产皮棉86.6Kg19861009
,比非灯区69.1Kg亩增产17.5Kg,合计每亩增收192.5元。投入产出比为1:27.8。
并可使榨菜的虫害损失从10%左右下降到5%,使棉田间作套种的蔬菜、瓜果、毛豆、辣椒及梨、桃、葡萄等果树的虫害损失从25%—30%,下降到5—10%,经济效益十分显著。
(五)社会生态效益显著
显而易见,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不污染环境,可避免生产性人员中毒事故发生,不产生抗性等优点,并能避免棉田大量间套蔬菜和果树的农药污染,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,确保人民生产、生活安全,是农药防治无可比拟的,社会效益显著。
(六)大面积示范综合评价及推广前景分析
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棉田种植结构的优化,蔬菜等间作套种作物将大量增加,更有利于棉铃虫的发生为害,因此近年棉铃虫的发生为害进一步逐年加重。
试验示范表明,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能大量诱杀棉铃虫等棉花、蔬菜、瓜果的各种害虫,大幅度降低田间落卵量为害,将棉铃虫杀灭在产卵为害之前,起到预防危害的作用,是一项治标治本之策,是棉铃虫综合防治和统防统治中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,在目前棉铃虫连年大发生和缺少高效对口药剂的情况下,它作为一项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扩大应用,必将对我镇优化结构、提高产量、增加农民收入、减少环境污染发挥重要作用。
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
2001年9月10日
表一 杀虫灯对棉铃虫的诱杀效果(部分)
|
|
|
|
|
|
|
|
|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 |
116
27
275
276
310
310
314
334
361
241
249
249
274
298
282
261
285
295
|
38.7
9.0
91.7
92.0
103.3
103.3
104.7
111.3
120.3
80.3
83.0
83.0
91.3
99.3
94.0
87.0
95.0
98.3 |
八
月 |
25
26
27
28
29
30
31 |
221
219
282
294
318
368
451 |
73.7
73.0
94.0
98.0
106.0
122.7
150.3 |
九
月 |
1
2
3
4
5
6 |
442
432
345
271
236
224 |
147.3
154.0
115.0
90.3
78.7
74.7 |
合
计 |
6/15——8/6单灯累计
6/15——9/6单灯累计
9/7——9/30单灯累计 |
256
3219.2
719.33 |
表二 98年8月下旬对棉铃虫雌雄蛾子 及其它害虫的诱杀数量(三灯合计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|
141
153
119
107
132
151
163
127
181
164
127
118
149
162
171
196
216
|
193
207
222
142
115
147
119
134
104
131
94
101
119
132
147
172
240
|
0
0
0
1
0
0
1
0
2
0
0
0
0
0
0
0
0
|
61
118
101
67
53
68
84
52
25
39
29
31
46
57
82
76
87
|
57
31
26
32
31
26
7
4
11
18
19
27
29
34
17
23
74
|
401
157
214
256
334
412
240
252
291
183
97
102
198
167
104
97
201
|
29
33
27
39
43
28
37
36
37
33
41
56
46
53
44
71
114
|
66
52
32
16
15
11
16
19
16
25
16
21
22
16
11
19
91
|
2
0
1
2
0
1
1
3
2
6
7
9
2
4
4
5
3
|
41
22
15
17
19
26
18
45
53
61
24
47
7
16
19
28
37
|
47
27
15
22
23
33
31
36
43
45
29
31
18
34
63
72
91
|
41
22
33
16
19
30
43
84
76
53
24
26
84
112
134
153
97
|
1079
822
805
717
784
933
760
792
841
758
507
569
720
787
796
912
1251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表三
灯区与非灯区棉铃虫百株虫卵量(粒、条)调查表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100
100
100
100
100
100
100
|
|
|
2.0
0.0
1.0
2.0
4.0
2.0
2.0
|
100
100
100
100
100
100
100
|
|
|
3.0
2.0
4.0
4.0
4.0
4.0
5.0
|
|
3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|
115
107
110
102
121
131
97
112
107
104
115
101
102
96
84
84
86
91
94
96
98
97
84
93
92
91
|
1
1
2
2
2
3
2
3
4
4
4
3
5
4
5
2
4
4
4
5
3
3
2
2
3
3
|
1
1
2
2
19
24
21
29
31
33
41
52
51
39
47
64
57
48
71
83
58
46
42
75
121
147
|
1.7
1.9
3.6
3.9
17.4
20.6
23.7
28.6
32.7
35.6
39.1
54.5
54.9
44.8
61.9
78.6
70.9
57.1
79.8
91.7
62.2
50.5
52.4
82.8
134.8
164.8
|
102
115
125
105
113
167
124
109
91
110
102
95
112
87
102
93
74
81
92
96
84
93
104
96
94
87
72
|
2
5
2
2
5
4
3
3
2
3
5
5
7
6
4
4
4
7
9
6
6
6
8
8
7
7
5
|
3
6
13
18
26
44
41
49
51
92
101
102
125
101
135
112
152
54
144
91
184
167
154
169
215
246
281
|
4.9
9.6
12.0
19.0
27.4
28.7
35.5
47.7
58.2
86.4
103.9
112.6
117.9
123.0
136.3
124.7
210.8
75.3
166.3
205.2
226.2
186.0
155.8
184.4
236.2
290.8
397.2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表四 离灯不同距离百株卵量 密度:4000株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1
2
3
平均
|
|
|
|
|
|
|
|
|
1
2
3
平均
|
|
|
|
|
|
|
|
|
1
2
3
平均
|
|
|
|
|
|
|
|
表五 灯区与非灯区棉花经济性状比较
表六 不使用农药治虫对比试验
表七 大田测量 调查
表八 杀虫灯经济效益(亩.元)
棉铃虫是我国重要农业害虫,研究棉铃虫最佳防治方案,是各级领导,棉花生产部门和农技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。
自1994年我区棉铃虫大发展以来,广泛推广白炽灯、性诱剂、频振式杀虫灯、诱蛾等诱蛾方法,在棉铃虫大田防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为了筛选出效果好、成本低、使用方便的诱蛾方法,从1996年开始对上述方法诱蛾效果进行比较研究,现将3年试验示范,大田应用效果和成本调查报道如下:
一、试验材料
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棉铃虫性诱剂(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提供),棉铃虫诱蛾灵(山西运城志华新技术开发研究所生产)网罩式诱捕器(新疆乌鲁木齐市红光塑料厂提供)2—3年生杨树枝把(自制)。
二、试验方法和步骤
1996年以频振式杀虫灯单灯与其他诱捕器进行对比试验。1997年在恰特喀勒乡、三堡乡、胜金乡对不同诱捕器诱杀效果进行调查。1998年在2200盏频振式杀虫灯灯控8333.3公顷棉田中,进一步选点作不同诱捕器对棉铃虫田间落卵量,雌雄化、孵卵化率,诱杀昆虫种类益害比和成本的调查。
将性诱剂和诱蛾灵诱芯固定在网罩式诱捕器里后,每0.07公顷布置一枚。性诱剂和诱蛾灵各布置3.33公顷,其中1.33公顷为交替布置,做为诱蛾量观察区,2公顷为分开布置(相隔200m),作为落卵量观察区。频振式杀虫灯以4公顷布置一盏,杨树枝每0.07公顷用8把。然后将诱蛾量观察区选出有代表性的诱捕器各10个,从摆放次日起观察记载蛾量和雌雄分类,统计出20D的合计数据。
在田间落卵量观察区选取出有代表性的诱捕器各10个,然后离诱捕器5m处定20株棉花(葫芦为5株)。每30D调查记载落卵量,杨树枝把和对照区采取5点取样法,每点定20株。杀虫灯观察区采取按距离定株,即离灯20、40、60、80、100m分别定20株棉花进行观察记载田间落卵量。
三、结果
3.1各种诱捕器诱蛾量的比较
性诱剂诱集天数107天,诱蛾量718头,诱蛾量平均6.7头/天;黑光灯诱集107天,诱蛾总量1450头,平均诱蛾13.6头/天;白炽灯诱集107天,诱蛾1133头,平均诱蛾11.1头/天;频振式杀虫灯诱集83D,诱蛾总量1631头,平均诱蛾19.7头/D。频振式杀虫灯每日诱蛾量等于性诱剂的2.9倍,黑光灯的1.4倍,白炽灯的1.77倍。
3.2不同诱捕器诱杀成虫雌雄比的调查
黑光灯诱获棉铃虫成虫1450头,雌蛾为744头,占51.3%;雄蛾706头,占48.4%雌雄比1:0.94;白炽灯诱到1133头,雌蛾283头,占25%,雄蛾849头,占75%,雌雄比1:3;频振式杀虫灯诱蛾1631头,雌蛾1154头,占70%,雄蛾494头,占30%,雌雄比1:0.42;性诱剂只诱雄蛾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雌蛾是黑光灯的2倍,白炽灯的7.1倍。棉铃虫的田间落卵量决定虫口基数的多少和危害程度的大小,而田间落卵量的多少由雌蛾量决定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雌蛾数多于黑光灯和白炽灯。
3.3频振式杀虫灯昆虫益害比的调查
为了解频振式杀虫灯诱蛾的益害比,1998年在恰特喀勒乡、二堡乡、三堡乡、葡萄乡等地设立6个观察点,进行系统观察。平均每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铃虫504头,地老虎162头,天蛾39头,各类金龟1194头,菊妃夜蛾159头,其他夜蛾4头,白蛾2头,,金针虫38头,杂蛾5030头,合计诱杀害虫7132头;诱杀草蛉73头,虎甲10头,猎蝽6头,姬蜂5头,共计益虫94头。益害比为1:75.87。频振式杀虫灯也免不了伤害天敌,但杀伤比率很小。
3.4频振式杀虫灯大面积应用效果调查
1997年引进频振式杀虫灯800盏,1998年又引进1400盏,合计2200盏,覆盖棉田8333.3公顷,覆盖率达95%以上。1998年大面积应用后,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,节约99.36万元,保护了生态环境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
经1996—1999年的各种测试及大面积应用得出,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种类多、数量大、能有效减少棉铃虫棉田落卵量,对天敌杀伤小、成本低。它不仅可在防治棉铃虫等农、林业害虫中大面积应用,而且可用于害虫预测预报。↑返回页顶
草埠湖管理区农经局 张好庭 台清桃
宜昌市草埠湖管理区地处宜昌、荆州两市交界的菱角湖畔,有耕地5300公顷,常年植棉400公顷,年产皮棉5000吨左右,单产水平均数250Kg公顷上下,是长江流域棉区的一部分。由于植棉历史长,暴发性害虫成灾频率高,棉田喷洒化学农药剂量大,致使棉田成本增加、效益降低,环境污染加重,棉农身体素质下降。同时也影响棉田多种高效种植模式推广和棉区种植结构调整。选择先进、适用、持久的植保手段控制多种虫害、降低成本、减少污染是棉农的热切期望。管理区党委体察民情,采纳农技部门的建议,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2001年棉田安装“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”1206盏,当年持续开灯99天,收到了突出的综合、防治效果。
一、杀蛾量大,主要害虫发生量明显减轻
棉铃虫是棉区首要爆发性害虫,是全年主控对象,从6月4日至9月15日定灯25盏记载单灯诱蛾量,测算全年总灭蛾量,同时结合田间卵量、虫量调查反映田间发生量,如表1。由于成虫被大量诱杀,田间落卵量极轻,很少达到防治标准,辅于化学防治,完全控制了棉铃虫的危害。同时,使区域内其它具有趋光习性的害虫也得到了有效控制。7月7日至13日对诱杀昆虫分类计数如表2。由于诱杀害虫种类多,伤害天敌量小,主要害虫得到了有效控制,次要害虫也未能形成大的危害。
表一 应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蛾及近年棉铃虫发生量对比调查
表二 7月7日—7月13日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蛾分类计数
表三 棉铃虫施药化防定户调查
表4 二○○一年农药生产性中毒调查
二、减少用药、棉花生产成本明显下降
安装佳多频振式杀虫灯以后,第二代棉铃虫无需施药防治,第三代施药5次,比常年施药8-9次,减少40%;第四代、第五代为确保较好的防治效果,施药次数与常年相接近,施药剂量和品种则因发生量轻有较大程度的减轻和减少,施药的时期要求界限较宽,防治后很少进行人工扫残,统计棉田农药防治费每公顷为1218.50元,比常年1882.50元下降35.2%,减少生产成本664元/公顷。对14个农户定点追踪调查,防治棉铃虫专项农药使用费,比去年最低减少18.14%,最高减少62.16%,平均减少30.33%(如表3),如果计算施药用的燃油、人工等开支,仅棉铃虫防治一项可降低棉花生产成本600元公顷左右,而每盏灯成本268元,99D用电14元,实际控制面积3.3公顷盏,装灯增加费用为85元/公顷,增降相抵尽节约成本515元/公顷。
三、减轻污染,人畜中毒事故明显减少
2001年是一个高温干旱年,相对的说也是一个虫害大发年,棉田环境相对恶劣,推广杀虫灯以后棉田环境有了很大改善,对于提高棉田经济效益起了积极推动作用,其主要表现一是棉田减少用药,有效地减轻了对套种作物的污染,棉田瓜,果,蔬菜能正常上市销售;二是减少用药次数,大大的减轻了棉农的劳动强度,特别是一定程度的避开高温酷暑条件倍数,高浓度、大剂量喷洒农药,使棉农健康得到了一定保障。草埠湖管理区共有村组38个,对其中14个村组进行普查,1660个农户,2854个棉农,当年因使用农药中毒286人,比上年732人减少446人,今年仅为去年的39.07%,而且中毒程度也比去年轻,如表4,减少农药中毒既保证了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减少了医疗救治费用,同时也减少了一定的误工损失,于环境,生产、安全都极为有利。
应用佳多频振杀虫灯,控制棉田害虫效果好、成本低、方法简便,对环境无污染是目前各方面具佳的植保手段。为达到较理想的应用效果,必须注意三点:一是按单灯有效控制面积,统一连片设置提高防效;二是该灯成本较高,要注意维护,尽量减少部分破损;三是坚持每天收蛾,经常检查高压网工作是否正常,防止其失去杀虫能力。 |